《花語》The Language of Flowers

 1310487629-ef116fefe7cabf7152776190b7d72a28.jpg    1311146991-5ae51a274bc8494a47fbb43c1a3757c7.jpg  


凡妮莎.笛芬堡Vanessa Diffenbaugh  /

謝佩妏  /

感謝聯經出版社給予試讀 (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15960693.html)


2011年8溫暖上市

==================

 

妳有沒有做過什麼,一輩子後悔的一件事?《花語》彷彿這麼問我。

沒關係的。

「妳的行為是種選擇,不是真正的妳。」

我覺得熱淚盈眶。

  

-----

本書以時空交錯的敘事法,交叉地說著維多利亞九歲及十八歲的故事。

九歲的維多利亞是個從沒有被愛過的小孩,十八歲的維多利亞是個曾經親手把愛燒成了灰的少女。

 

如果沒有被愛過,要怎麼知道什麼是愛?要如何判斷親切的話語背後是好意,還是邪惡的欺瞞?該怎麼回應突然把愛端到妳手心上的人?要怎麼做,愛才不會消失?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拒絕接受,所以維多利亞只允許自己看到每個人醜陋的那一面,而努力去忽略他們所給予的愛與溫暖(縱使是很微小的)。在十歲就宣稱自己「厭世」,採了滿手野薊,惡狠狠地在心底決定,她恨全世界。

 

相處多年的社工梅若蒂,或許沒什麼耐心,但我想她對維多利亞是有愛的。維多利亞畢竟是個非常難以相處的刺蝟小孩,在大人的眼中無禮、粗魯、沒救。梅若蒂不曾真正放棄過她,在她快要成為「沒人要的小孩」時沒讓法官把她轉走,最後送她去中途之家時,梅若蒂的身影與行為,以及她塞在門縫的鈔票和紙條,也多少令人感動。但當時的維多利亞,在一次一次被寄養家庭退回之後,只能夠把梅若蒂解讀成壞的:不相信梅若蒂不願讓她流落街頭、認為梅若蒂不願轉走她是因為不願承認失敗,而非多多少少愛她。當妳從出生之後就得不到關愛,總是會企圖尋找原因;是我不夠資格被愛,還是這些不愛我的人都很壞?我想,維多利亞選擇了以上兩者皆是。

 

於是,她冷漠、疏離、暴力、沈默。她無法走入群眾、面對人群、與人溝通,所以她逃離了中途之家與梅若蒂,企圖在公園「隱居」。然後,還好,她碰到了雷娜塔,一個因為一束花決定雇用維多利亞,謹慎、實際、善良、敏銳、不會嚷嚷著說愛,卻總是默默給予支持和幫助的女人。她給了維多利亞工作與發揮的機會,觀察到維多利亞沒有地方住,就悄悄在她包包裡塞了錢,找藉口指引她到妹妹娜塔亞的住所。這裡我印象很深,維多利亞心裡的衝擊是很明顯的;「房間。我背包裡的現金。雷娜塔插手介入我的事卻從頭到尾裝作不知道。我直覺想要掉頭就走,但又無法否認我其實無處可去的事實。」於是她接受了,接受了房間,也慢慢接受了雷娜塔對她的關心與愛…雖然不曾說出口。

 

故事從這裡開始轉折,維多利亞又碰上了葛倫。用花語對答的驚訝,讓她赴了葛倫的約,而由此,直接把十八歲的維多利亞拉回九歲時的痛苦回憶:依莉莎白。兩段時空的敘事有了交集。依莉莎白跟別的養父養母不一樣、依莉莎白愛她、依莉莎白教她花語、認字、葡萄的採收知識…讀到這裡的我急切地想要知道,為什麼?為什麼最後,維多利亞仍是回到了孤兒院,依舊一身是刺?

 

一直到非常後面,故事才帶出了原因。凱薩琳。

背叛了姊姊、搶走姊姊情人的凱薩琳。過了十幾年,在領養了維多利亞以後,依莉莎白想念妹妹的心情令她再也無法忍受:她開始日日打電話給凱薩琳,留言在答錄機裡,甚至到凱薩琳住的屋子外面叫喊、送花,希望能找回她剩下唯一的親人。但凱薩琳始終沒有回應。

 

在此,我想我多少明白。因為虧欠是世上最沈重的枷鎖,越是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情,你越有可能憎恨那個人。僅僅是那個人的存在,就是在提醒你,你自己有多麼的卑劣。虧欠越多,憎恨越深,但你真正恨的不是被你虧欠了的對方,你真正恨的是你自己。對於依莉莎白的原諒跟溫情喊話,凱薩琳沒有辦法承受。她無法面對,每一通答錄機上的留言都在提醒她,她是如何的卑鄙殘忍。在寡居又多病的那段日子裡,我想,凱薩琳應該很恨姊姊的原諒跟求和。

 

因為依莉莎白跟凱薩琳的姊妹關係造成依莉莎白錯過了維多利亞的法院聽證,因為依莉莎白電話中一句:「我只有妳這個親人了啊!」年幼的維多利亞被觸動了最深的痛楚。她恨凱薩琳。在她小小年紀的經歷看來,凱薩琳是毀掉她人生的罪魁禍首,是每個RPG遊戲裡都該被打死的大魔王。

 

然後,維多利亞在葡萄園縱火。

她並不想燒掉葡萄園,她想要的是讓依莉莎白恨凱薩琳。但火蔓燒了整座葡萄園,火光滿天的畫面成為維多利亞多年的惡夢。

 

她殺光了葡萄園、害死了凱薩琳、讓依莉莎白心碎。於是她也無法面對依莉莎白,她逃走了。但是命運是種很奇妙的東西,讓維多利亞在多年後碰到葛倫,凱薩琳的兒子。他們相戀。維多利亞不斷在這段感情中糾結,她認為她沒辦法戀愛、也沒資格得到愛。「我就是這種人。」像是一句英文中常出現的話:He is too good to be true。就算她最後放棄掙扎決定愛他,她也在發現自己懷孕之後,整個嚇壞了。她留下了字條: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然後悄悄地走了。

 

維多利亞生下女兒前後的一段文很令人悸動,尤其是對我這種年輕、沒有小孩的女生來說,很震撼。她愛上了女兒。但就在她真正愛著女兒的時候,她又逃走了;維多利亞堅信自己沒有擁有美好事物的資格。

「她眼中完全的寬容和毫不保留的愛,讓我感到惶恐。她和葛倫一樣,應得到比我能給她的更多更多。我希望她能抱著山楂花和人說說笑笑,毫不害怕去愛,但我無法給她這些,無法教她我不會的事物。我身上的毒遲早會玷污她的完美,那種毒素會滲出我的身體,而她只會狼吞虎嚥、甘之如飴的吞進肚子。我傷害了我認識的每個人,無論如何我都要救我的女兒,不讓她因為我而受傷。」

她把女兒送到葛倫家。

 

但這一次,如果維多利亞企圖用距離、時間、跟工作來逃避、麻痺自己的思念與痛苦,她失敗了。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情感,她終於決心提筆寫信給依莉莎白,揉掉了整本的信紙,最後艱難的寫下:

「火是我放的,對不起。我無時無刻不感到愧疚。」

 

這封信,依莉莎白的回信,以及雷娜塔一句:

「妳真的以為這世上只有妳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嗎?只有妳受到傷害幾乎要崩潰嗎?」

成為她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一根浮木。

 

維多利亞終於回去尋找葛倫、依莉莎白、以及海柔(她已經六個月大的小女兒)。戰戰兢兢地,她開始學習去相信,這樣子的她,也有愛人與被愛、接受幸福與給予幸福、原諒人與被原諒的權利。

 

我也需要學習,學習瞭解這世上不是只有我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不是只有我受到傷害幾乎要崩潰,學習我也有原諒人與被原諒的權利。

 

如果可以,我會想要買下好幾本《花語》,並且把它們送給孤兒院的孩子們,或是觀護所的問題少年。我只希望所有受過傷害、也傷害過別人的人,都能理解,自己其實有原諒人與被原諒的權利。


PS. ========

作者有設立了一個山茶花互助網,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IMG_3409.JPG  


另外,本書後附有維多利亞的花語字典,超貼心!我已經把它影印下來收在抽屜裡了...

以後若有機會,我也想試試用花傳情,把羅勒送給討厭的人之類的...(咦!好負面!XD)

IMG_3410.JPG  

試讀本中的花語字典↑

我想正式出版版本一定會編排的更精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