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617_eu2buo8_l.jpg  


=============================

《兒子》( Le Fils )

 

米歇爾‧侯斯坦(Michel Rostian) / 著

胡瑛 / 譯

三采文化 / 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

=============================

 

如果不是曾經身歷其境,你是寫不出那種哀傷的。

 

本書文末的感謝詞更讓我確定了這一點。

作者也曾失去了他的兒子啊。

只有曾經歷這樣的苦痛,他才能夠淡淡地說一句,

「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和它共舞。」

 

===

 

本書書名為《兒子》( Le Fils ),但通篇講的是爸爸,也就是作者本身曾經歷過的角色。

在里翁死後,米歇爾的哀痛逾恆盡顯於他許多有悖常理的行為。幾乎所有的景象,都讓米歇爾和妻子聯想到里翁。

 

米歇爾不斷地反覆回想里翁死亡前後的一切,整理里翁的遺物翻箱倒櫃地期待能夠找到一點線索,想要得到一個理由、一個當初被忽略的預兆、一個藉口,好能夠狠狠地怪罪自己為什麼不曾注意、為什麼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是否有輕生的念頭?大家都說求生意志很重要呢。到底是腦膜炎的錯,還是自己的錯?總要找個人來怪吧,不然要怎麼發洩心中的悲痛呢?米歇爾在『相信有預兆』、『否定那是原因』的循環中徘徊並落淚著。

他太哀傷。

 

在翻找、探索的的過程中,米歇爾意外地發現了許多關於他兒子的事,那些他過去不曾瞭解的事。孩子的個性、喜好、生活,在在都與父母想像中相差的太遠。在里翁死後,米歇爾反而好像更加瞭解他了。這對爸爸來說,是欣慰還是更深沈的痛呢?

 

米歇爾寫下「我知道,我們再也不會快樂了」;寫下:「當心,死亡這個字是會傳染的。」我一直不喜歡死亡這個話題,它讓我感覺自己非常非常渺小。人所能做的又是多麼微不足道。不管你做出多少努力,都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也無法阻止生命的逝去。我不喜歡。

 

但作者,以一個喪子的過來人,最終堅強地把哀痛寫下來,並且告訴我們:「我們是真的可以和死亡共存的。」

所以,我願意相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