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184475_kh9ogfq_l  

 

《救贖》PUHDISTUS

 

作者      蘇菲.奧克莎儂 Sofi Oksanen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330

 

===============以下有不影響閱讀之劇情透露,沒有結局雷。

 

這本書我緊抓著在一個下午之內看完它,看得我全身不舒服,卻又無法放手。若你看了這本書的書名,以為它是溫情療癒系,那你錯了。就我能看到的,它講的是羞恥與罪惡,黑暗和掙扎。

 

這是個很痛苦的閱讀過程。故事發生在愛沙尼亞,遙遠的、對我們來說僅僅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波羅的海三小國一員。時間,在二戰後,蘇聯魔爪統治時期前後。但這本書講的並不是戰爭的恐怖。整本書,充滿了人性的黑暗與性虐待的情節。愛莉德的輾轉難眠、瑟拉的恐懼,時間線一拉四十餘年,弱女子所受的痛楚卻血淋淋相互輝映著,一點都沒改變。容我提醒,若你覺得《龍紋身的女孩》已經太過血腥殘酷,性虐待的部分讓你不忍卒睹那麼這本書,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只會更狠,沒有溫馨的人性光輝。

 

是的,在本書裡,你別想找到什麼溫馨立志的情節。不過,作者在書中倒是為我們鋪露了神秘的愛沙尼亞風情,充滿異國的色彩,光憑這點就值得一讀。本書還有一點非常出色:味道。書中寫味道寫得淋漓盡致,甜菜、番茄、漿果、煙、體味等等,好像全都聞得到似的,讓閱讀的過程更身歷其境—換句話說,更增添恐怖感,因為感覺真是太近了。

 

愛莉德,一個獨居老婦;瑟拉,一個傷痕累累的女孩。兩人的身份緊密聯繫,生命相互對應。一個人的遭遇悽慘到讓我反胃,另一個人的人性卻是黑暗得令我害怕。

 

愛莉德對漢斯的感情究竟是不是真愛,我非常存疑。她過了火的偏執,讓我想起《飄》(即《亂世佳人》)裡頭的郝思嘉愛上衛希禮的情節。毫無理智可言。她的愛更像是對姊姊的恨意的『移情』作用,從小就處處比不上英格,當個醜小鴨角色襯托著天鵝,日子久了,積壓的怨恨在姊妹同時看上年輕帥氣的漢斯時引爆。我一直不覺得那是愛情。郝思嘉若真得到了衛希禮,馬上就會驚惶失措的—因為跟她想像的不一樣。她愛的是她想像中的衛希禮,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缺點的那一個。愛莉德呢?我不知道。或許在她奮鬥那麼久以後,她不會願意去面對這個事實?但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以後了。

 

愛莉德的戲份比瑟拉稍多,而她是個很難定義的主角。我想同情她,但我沒辦法。她所做的某些選擇,若你不願以罪大惡極來形容,至少也是無法原宥。然而,我想要厭惡她,卻也沒辦法。她的強悍、執著、聰慧、痛楚,都彷彿躍然紙上歷歷在目,我不知道該怎麼責怪她才是。或許只能怪那個時代、那個「吃人的社會」;也還好,書中有太多比她可恨萬倍的人,讓我不至於沒有對象能夠傾注我的反感。

 

因為是雙主線(再加上漢斯的日記,或許可以說是三主線?)進行的寫法,每次篇幅轉回瑟拉身上,總讓我倒抽一口冷氣。很恐怖,我是真的這樣覺得。我簡直難以想像這事情能夠真實發生。為了讀下去,我只能不斷地跟自己說這是虛構的小說—雖然我心裡很清楚,非常有可能,在世界的某一處我看不見的地方,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如同家常便飯。光是這個念頭就令我發抖。

 

然而,當故事轉向當年的英格、愛莉德、琳達時,感覺並不比較輕鬆。尤其將四十年前的她們與四十年後的她們相互對照來看,效果驚人。不愛講話的英格,事事都不再關心的琳達,堅毅強悍的愛莉德她們全都是,心早就死了的人。再對照看看英格與瑟拉講起故鄉的模樣,突然像是在那短短一刻活過來了一樣,令人心碎。

 

最終,是愛莉德解救了瑟拉,還是瑟拉解救了愛莉德?就算我沒有保留劇情不透露的意思,我也實在是說不得準。

 

結局的段落讓我再度嚇了一跳。說實話,我只看懂大半,仍有小部分我不知道在指稱誰、或是說什麼(若有理解很完全的朋友,跟我分享一下吧)。這本書不但閱讀起來很沈重,而且因為時空交錯的關係,也需要很專心地看,才不至於看不懂。絕對不是那種讓你擺在床頭的輕鬆讀物。好看,但建議做好心理準備再看。像我現在時間是晚上七點,我一點點吃晚餐的胃口都沒有,只想在網拍上找個防狼噴霧器什麼的。

 

===============

每個人都可能為愛犯錯,當命運之神再次給你面對錯誤的機會時,
你會選擇贖罪,還是帶著這個秘密活下去?

天下文化即將在三月底推出蘇菲.奧克莎儂出版的新書《救贖》。蘇菲.奧克莎儂是歐洲近年來最備受矚目的文學新星。光是憑《救贖》一書,她幾乎拿下了北歐所有文學大獎。《救贖》描寫在環境壓迫下,兩代女性為了生存必須面臨的挑戰。奧克莎儂以二十世紀紛亂的愛沙尼亞為背景,用舞臺劇換幕的方式,將兩個女人的過往今昔交錯層疊,拼湊出一段令人顫慄、感嘆又無奈的家族故事。儘管時間流逝,但歷史終將在人的記憶裡留下永恆的痕跡。
本書不僅囊括多項文學獎,也即將改拍成電影。報導評論本書就像史迪格‧拉森的作品一樣能夠擄獲讀者的心。透過文字,引發人們共同的恐懼與矛盾。《救贖》曾經讓歐洲讀者陷入瘋狂,如今我們要把這個瘋狂分享給你。

榮獲歐洲重要文學獎項
★歐洲書獎 ★法國費米娜獎 FNAC小說獎

囊括北歐所有文學大獎:
★北歐理事會文學獎 ★芬蘭國家文學獎 ★芬蘭讀書俱樂部獎
★米卡.沃爾塔利獎 ★魯內貝格獎 ★卡勒維.安提獎等4

★版權售出四十多國‧即將改拍電影

絕望的土地開不出善良的花,因為埋藏了最赤裸的人性。
她因恐懼而做出抉擇,成為時代的倖存者,也種下多年後贖罪的契機。
如果命運之神再次降下考驗,她該選擇犧牲自己,還是帶著愧疚活下去?

一九九二年,蘇聯政權垮臺,愛沙尼亞人民歡慶俄國人離開,但年邁的愛莉德選擇窩居僻鄉,深居簡出。愛莉德在院子發現了一個年輕女孩,她衣衫不整,渾身爛泥,像隻被丟棄的小動物。女孩那驚懼的眼神、緊繃的肌肉,喚起愛莉德過往的記憶:唯有死亡,才能塑造出這種身體。她想知道,這女孩到底經歷了什麼?

五十多年前,少女愛莉德與姊姊英格住在愛沙尼亞。愛莉德遇見愛國青年漢斯,頓時墜入愛河。然而,他的目光只停留在姊姊身上,痛苦的愛莉德強壓心中妒忌,等待命運對她伸出援手。到了一九四年代,蘇維埃紅軍勢力進入愛沙尼亞,漢斯自然成為被剷除的目標,愛莉德決心要保護漢斯,就算必須背上羞辱,也在所不惜……

【作者介紹】

蘇菲.奧克莎儂(Sofi Oksanen)是歐洲最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文學新星,光是憑《救贖》一書,她幾乎拿下了北歐所有文學大獎,另獲得有「北歐的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北歐理事會文學獎,並成為該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救贖》的版權已賣出超過四十國,在歐洲引起熱烈討論,不僅得到歐洲書獎和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費米娜獎肯定,她更創下法國FNAC小說獎的先例,成為首位非法籍的得獎者。
○○七年,她創作的劇本「救贖」(PUHDISTUS)登上芬蘭國家戲劇院演出,甚至成為芬蘭國家戲劇院的常備劇碼。二○○八年,同名小說《救贖》出版,一炮而紅,久踞芬蘭暢銷排行榜冠軍,獲獎無數。芬蘭《首都報》讚譽此書「宏偉、令人顫慄,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想閱讀、書寫並出版的小說」。奧克莎儂於二○○九年獲愛沙尼亞《信使報》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是芬蘭最有潛力的年輕作家。

 

【名人推薦】

李立亨(資深藝術策展人)、袁瓊瓊(作家)、黃素娟(誠品信義店副店長)、楊佳嫻(作家)、盧郁佳(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鍾文音(作家) 戰慄推薦(人名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

百分百的傑作、絕妙好書。我希望全世界的讀者,真正的讀者,都來讀《救贖》。──南希‧休絲頓,《斷線》作者

《救贖》確實是一部驚人的小說,讓人心碎,同時又滿懷希望。經由兩個女子的故事,蘇菲‧奧克莎儂呈現了一個國家被蘇聯、西方,以及歷史本身反覆傷害,但仍試圖站穩腳步的故事。——拉拉‧瓦彭亞 (Lara Vapnyar),《家有猶太人》作者

文字調性令人聯想到伊恩‧麥克尤恩的《贖罪》,這部作品堪稱斯堪地半島最棒的犯罪小說。這件苦澀的珍寶預告了,文采洋溢的奧克莎儂筆下肯定會出現其他傑作。──美國《科克斯書評》

蘇菲‧奧克莎儂已然成為一個文學現象……《救贖》是一部精采絕倫的作品,緊抓住讀者的想像力。——英國《泰晤士報》

令人讚嘆的作品……奧克莎儂刻劃出一件有渲染力,同時充滿人道關懷的藝術作品。——美國《新共和》雜誌,Jacob Silverman

別跟我借《救贖》,我不會跟它分開的。我讀《救贖》讀了兩次。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全神貫注,連女兒對我唱歌也無法讓我停下來……這本書的敘述太吸引人了,讓我第二次讀的時候整個人深陷其中……將會像史迪格‧拉森的作品一樣擄獲讀者的心。——美國《康科德箴言報》,Megan De Vorsey

權力和失去是《救贖》的主題……它提醒了大家那些我們寧可遺忘的事,那些發生了、卻不被世界正視的事。這個故事包含了數百萬人的人生,他們被迫作出不可能的決定,幸福人生被竊取,……可和瑪琳娜‧路維卡的傑作《烏克蘭拖曳機簡史》和《兩輛拖蓬車》相比。——《經濟學人》(線上版)

奧克莎儂熟練地處理雙主線和多重觀點,讓人一頁接一頁,最後到達戲劇性的結局。推薦給喜愛托爾斯泰和巴斯特納克等俄國作家,以及以愛欲與背叛為主題的當代作品的讀者。——美國《圖書館期刊》
假如您今年只能讀一本書,就讀《救贖》吧。──丹麥《Elle》雜誌

《救贖》一書殘忍、扣人心弦又精巧,迴盪著懸疑氣氛:未說出口的祕密和羞愧之事……像網一樣覆蓋全書,讓讀者一頁頁讀下去……筆觸生動、精確而美麗。——芬蘭《首都報》

蘇菲‧奧克莎儂是位技巧超群的小說家,漸次開展她這迷人的故事。她能抓住細微而隱晦的戲劇性,呈現扭曲的心理和因愛而自我欺騙的理由。芬蘭能以此閃亮新星為傲。——丹麥《晨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