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58153_4zc8k0i_l.jpg  

《請你幫我殺了他》Kleopatras Kam

 

作者     / 瑪莉亞.恩尼斯坦 Maria Ernestam

出版社   / 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

 

【作者簡介】

瑞典知名度最高的才女作家。早期在瑞典擔任報社記者,後赴美取得政治科學碩士,

隨後回到歐洲在德國擔任國際通訊社的記者,也是一名模特兒和舞台劇演員,更是歐洲高人氣的美女小說家。

她的文字細膩感人,題材文風獨樹一格,擅長刻畫人性中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衝突,

評論界為她創造了一個新字:Ernestamian,來形容她現實與虛幻交錯的書寫風格。

現居斯德哥爾摩,專事寫作,作品銷售逾50萬本,翻譯超過10國語言,

台灣譯作有《巴斯特的耳朵》(三采),其新作《Always With You》獲得法國讀者票選CE文學獎提名。

 

【內容簡介】

「聽說你們公司專門替人解決各種問題,太好了,我想委託你們幫我殺了我的丈夫。」

安娜、瑪麗和費爾迪三個好友成立了一間公司,專門替客戶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隨著各式各樣的委託案接踵而來,他們的公司也漸漸打出名號。

有一天,鄰居艾莉莎登門拜訪,請他們幫忙殺了虐待她四十年的丈夫。

雖然她的處境令人同情,不過他們還是拒絕了她的請託,畢竟殺人是不對的。

然而幾天後,老太太帶來一個驚人的消息:她的丈夫過世了。

雖然醫院判定為自然死亡,她卻堅稱自己看見長髮的復仇天使用枕頭將丈夫悶死,並且高興地表示會盡快付款。

在葬禮上,艾莉莎的好友馬丁不斷向鄰座的安娜敘述他深愛的妻子如何罹患重病,至今昏迷不醒。

突然,他握住安娜的手:「我知道你們幫艾莉莎做的事。請問,你們也能幫助我,幫我的妻子安樂死嗎?我願意出兩倍的錢……」

究竟是誰打破約定,殺了人,在三人的友情埋下猜疑的種子?

過去隱藏了什麼樣的祕密,讓他們在道德、正義與慾望之間做出不同的選擇?

尋求自由的女人、深愛妻子的男人、渴望親情的孩子,

這些破碎的靈魂最後是否能找回心中失去的那一部分?

(本書介紹轉自博客來嗜讀網)


=================

 

「究竟是誰打破約定,動手殺死了艾莉莎的丈夫?」

這問題的確在我閱讀的時刻,縈繞我心。

 

本書以輕鬆、帶點黑色喜劇意味的筆法開頭,

情節卻越轉越離奇、越走越黑暗。

到最終,殺人者的揭露的確有其爆點存在,

但作者拋出了太多的議題,我甚至無暇去驚訝。

因為我從書的最後1/4開始不斷地驚訝,都快喘不過氣了。

 

絕對、絕對不要在心情低落時看這本書;

但是,請絕對、絕對要找機會看看這本書。

這是非常值得閱讀的作品,看完到現在我依然回味,

回味著書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與秘密,

並且深深沈浸在瑪莉亞.恩尼斯坦帶給我的眾多思考裡面,

尚未回神。

 



(底下有劇情、結局雷)

 

 

 

我通常不愛在寫讀書心得時擺雷、提及結局,

但這次我實在不吐不快。

若不碰觸結局,很難好好抒發感想。

 

所有人都有秘密。

幾乎每一個秘密揭開來的時候都讓我驚呼摒息。

 

當米蘭達跟費爾迪說:「你難道忘了,沒有你我無法登台表演嗎?」

「沒有你,我不能活;沒有我,你也活不下去」時,我並沒有意會到其中的涵義。

一直到後來,費爾迪愛上史蒂拉然後去跟米蘭達攤牌,

米蘭達抓狂開車想撞死米歇爾口中的負心漢來換取「海市蜃樓」酒吧的所有權卻出了一場車禍以後,

故事才一轉,寫到了…費爾迪就是米蘭達。在海市蜃樓表演的就是費爾迪!

先前發現米蘭達是變裝人,我就已經嚇一跳了,沒想到米蘭達就是費爾迪自己。

這種感覺像是你在迷霧中走了很久,突然間在一秒內所有迷霧散開時,你的驚慌感。

我讀到這裡,簡直大抽了一口冷氣。一切如此驚愕,

配上費爾迪的背景,以及我看到此往前翻找到的諸多伏筆,一切卻又是如此合理。

費爾迪的父親是個沙文主義的變態,而他那優雅、淡漠、疏離,靜靜允許這一些發生的母親,

也是費爾迪悲劇的共犯。

米蘭達的出現,究竟是因為費爾迪的逃避還是追尋,我不知道。

我只希望世界上不要再出現更多的費爾迪。


 

我們講到秘密。

當劇情走向費爾迪的女裝變裝時,誰殺了艾莉莎的丈夫與馬丁的妻子就更混沌難明了。

艾莉莎口中,一頭長髮的復仇天使,嫌疑犯不再只有安娜跟瑪麗。

費爾迪(或該說米蘭達)因為身著女裝開車去撞第三個客戶所說的對象,而搖身一變變成了頭號嫌犯。

但人真的是他殺的嗎?是米蘭達為了海市蜃樓不擇手段嗎?

 

請看瑪麗驚人的後續與告白。

費爾迪死後,瑪麗帶著屬於她的兩份酬金,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愛爾蘭。

她與死去的大衛的美人魚餐廳。

只是…大衛根本沒死。

瑪麗編織了大衛死亡的故事,好讓自己可以活下去。

她對安娜說,她必須回愛爾蘭做一件事,讓自己能永遠放下大衛。

瑪麗與大衛對質的一場戲簡直太精彩,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有雞皮疙瘩一粒粒冒出來的感覺。

『當她把枕頭狠狠壓在漢斯的臉上時,她也是如此鎮定與從容』。

是她!殺了艾莉莎丈夫的人,是瑪麗…。

而瑪麗口中,當年大衛死亡的意外,其實是大衛當年為了謀害她,

來為自己獲取聲名和新聞所製造的一場意外。

這簡直噁心到無以復加,尤其在瑪麗亮出槍與大衛對質以後,他哭喊求饒的樣子,完全令我反胃。

 

而安娜呢?

故事寫到這裡,我原本以為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但,請看安娜的告白。

「就是那甩不掉的恐怖意念,讓她按下了安娜・丹尼爾的呼吸按鈕」。

是安娜!殺了馬丁妻子的人,竟然是安娜。瑪麗與安娜為了掙脫不開的需求與欲念

(瑪麗需要錢回去愛爾蘭,而安娜需要錢來安置年老病重的父親)各自犯下了一起謀殺,

但最後付出代價的,卻是並未殺人的費爾迪。

多麼諷刺。

 

瑪麗與安娜錯了嗎?

或許吧。但人的一念之間,可以改變許多巨大的事情。

艾莉莎的丈夫沒有人喜歡,被大多數人都認為該死;但真的有人是有權力能夠決定他人的生死嗎?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我是安娜呢?

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如果我自己碰到了呢?

我摯愛的父親需要錢才能安享晚年,而代價是那個該死的傢伙的一條命。

換成你,會怎麼做呢?人性啊。

 


故事完了嗎?我以為是這樣的,但最後,有一段話吸住了我的眼光。

喬的信寫道:「最近的艾莉莎與她的『好朋友』馬丁忽然有了重大改變。

他們倆容光煥發、活力十足。他們倆…(略)。

儘管如此,他們每週末還是會一起到咖啡館享用他們最愛的假日早餐,畢竟這裡有他們倆共同的回憶。」


看到這段,我又抽了一口冷氣,覺得毛骨悚然。

艾莉莎被丈夫凌虐,是真的嗎?還是一面之詞?

漢斯死後,艾莉莎變成了有錢的寡婦。

而馬丁呢?他與妻子的約定,有誰可以證明?

安娜・丹尼爾變成了植物人,永遠無法為自己發聲了。

究竟馬丁委託「埃及豔后的梳子」去殺了妻子,是成全她的心願,還是成全自己的心願?

我不願再想下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